于正宇宙2.0:流水线上的“拼多多”剧 -

来源: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7-08 02:00:24   浏览次数:424


而更多的于正2.0,还在流水线上做着复刻着相同的配方,拆解爆款基因,缝合热搜元素,炮制着各种拼好剧。

■长剧的焦虑

你可能没看过李一桐和刘宇宁的新剧《书卷一梦》,但你一定看过:

!曝光顶流明星剧组耍大牌、改剧本

,精准吐槽古偶烂俗套路

,主角穿书后被系统狂虐,体验100种死法

,一边反抗一边爱上对方


这些都是短剧一度流行的套路,如今抹掉主角的名字后可以安放进任何一部相似设定的长剧集里,无所谓人设无所谓逻辑,看了一部等于看了全部。

把已经被短剧验证过的、短平快的叙事元素组合拼接到体量更大的长剧里,一种全新的国产剧旋即诞生——你在连锁餐厅吃预制菜,我打开视频网站看拼好剧,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。

先把时钟拨回到2022年。

那一年,爆款短剧《长公主在上》创造了4.4亿播放量的神话;一年以后,付费短剧《无双》达成充值过亿的成就。短剧从此进入10亿级播放量的时代,头部作品每月分账收入超百万。

短剧已然成为国产剧行业的新钱:有庞大的受众、巨大的流量和可观的收入。

但漂亮的数据背后,又苦于摆脱不了“无脑”“追求即时爽感”的标签,迟迟上不了国产剧的正席。跟长剧之间,更是存在泾渭分明的鄙视链。

痛批届的知名老艺术家汪海林就曾放言,短剧是一种“低级趣味”,广大的长剧创作者们还披着超高投入、知名班底、精美服化道的华服,对短剧不屑一顾。


还是一向最懂用户思维的于正最先抓住风口。

2024年,《墨雨云间》拳打爱奇艺的迷雾剧场,脚踢刘亦菲和她的N个男人的故事,成了2024年优酷最快破万剧集,高开疯走,27集解锁满广的成就,成为了暑期档里的既赚到热度又赚到真金白银的剧后。

这部时隔6年的爆款或许可以看作于正用短剧思路做长剧的试水:找来短剧导演马诗歌共创,又把现象级短剧《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》的女主角塞进剧里。

而此后他在接受《南方人物周刊》采访时一段广为流传的发言,更是成了后继创作者们的圣经:“在这个短视频日益侵占大家时间的时代,跟短视频抢流量刻不容缓……可笑的是还有很多人看不起短剧,其实这是时代的趋势,短剧精致化和长剧快节奏,浓缩叙事刻不容缓。”


《墨雨云间》当然仍是毫无疑问的爽剧,但比之6年前的《延禧攻略》,却又是另一种2.0版本的爽剧。

更强刺激的开场,开篇就是女主被构陷、捉奸、被婆家活埋的高潮。

更快节奏地推进,两集完成“重生”、“换皮”、开启复仇之路,情节密度约等于10集短剧;

更模块化爽点, 将白莲花黑化复仇、霸道男主爱上人妻、高调打脸前夫等短剧验证有效的情绪爆发点,作为标准零件密集嵌入长剧叙事线。

大女主、姐妹互助、宅斗、恶女复仇、权谋、轻喜剧,包揽时下流行的全部议题,于大编剧已经沉浸在自己的拼接艺术里,不知天地为何物了。

■长剧的焦虑

于正无疑是那个最先嗅到商机、并敢于放下身段下海的人,但市场紧随其后的不止他一个。

24年年末以小博大的古偶黑马《九重紫》,其导演曾庆杰本身就是短剧导演出身,上岸拍长剧后对节奏的把控仍然是短剧遗风,一集拍完前世、重生,两集开启宅斗、权谋。

节奏之迅猛、冲突之直给,与开篇提及的《书卷一梦》又是如出一辙——本剧开场不到5分钟就贡献了一个“三角恋纠缠互捅”的魔幻桥段,女主角1集穿书,8分钟贡献了10种死法。


与之同期对打的,正是于正提前开香槟、预言 “必爆”的新作《临江仙》,剧本恨不得一集10个反转,把观众转得不知今夕是何夕。


rrrr.娱乐速报台

面对短剧的入侵,平台方的态度充满了微妙的矛盾与现实的焦虑。

这边是腾讯表态要深耕长剧,“守住长剧厚度”,却在不久之前怒砸500万,升级平台的的短剧厂牌。

那边是爱奇艺放言“短”是2025年内容领域唯一的一个关键词,却又肯定长剧是战略核心,微短剧是增量业务。

更为现实的是行动是,从2024年开始,一批头部长剧IP已经开始实践起一鱼两吃的捞金法,《折腰》《唐朝诡事录》等等热度相对不错的长剧,陆陆续续都启动了同名短剧的开发,从高投入搏高回报走向薄利多销。

长剧在下海,短剧想上岸,国产剧的围城内外,看似是一场老钱与新钱的握手言和,其实也是一场由流量焦虑驱动的双向奔袭。

长剧的留客能力本身就在断崖式下跌。来自优酷内部的数据显示,2024年,平台长视频用户前五集的弃剧率高达50%,剧集的整体完播率仅在20%-30%之间。

而这倒下的多米诺骨牌,又迅速在商业链条上显示出了崩坏的效应。

刘诗诗的复出大作之一《淮水竹亭》,本身是大ip改编、被平台寄予厚望的S 项目,播出后口碑稀烂、热度惨淡。

剧集更新还没过半,中插广告的数量就骤跌至1条,广告商用脚投票的速度,比任何剧评都更真实残酷——留不住观众眼球,也意味着留不住真金白银。


长剧下海,是眼馋短剧以小博大、病毒传播、快速回本的魔力,试图用短剧的流量密码缓解自身的流量与商业压力。

短剧上岸, 则是在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后,又渴望摆脱“Low”的标签,寻求行业认可与更长久的生命周期。

当我们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娱乐消费市场,国产剧的这座围城,城里城外的人想抢的,早已不是彼此盘中那点有限的蛋糕。

真正的危机在于,长剧与短剧,于观众而言并不是二选一。

短视频对用户时间的掠夺已成常识,而小红书这样的后起之秀,日活用户在2023年就已突破2.6亿,加上仍在苟延残喘却日活仍近2亿的微博,它们都在谋夺用户有限的注意力,此消彼长。

■乱成一锅粥了

长剧短剧化会是国产剧回春的万能解药吗?

于正曾自信放言:“爆本来就是可以预见的,我要是愿意,我每一部都可以是爆剧。”

《临江仙》配备了他认知中所有的爆款要素:高流量的主演、大IP改编、极致的爽点堆砌、话题性桥段、饱和式营销。

然而终究是难以复刻《延禧攻略》《墨雨云间》的辉煌,该剧虽在他本人“花钱如流水”“推疯了”的营销声浪下勉强达成“10天热度破万”的成绩,但比之他前期营造出来的声势又实在惨淡。且后续乏力,口碑崩坏,只能勉强算是预制爆剧。


而他此前信心满满、投资800万打造的精品短剧《吉天照》,原本是意图在短剧领域复制其长剧的成功学,用更精美的服化道和所谓的明代美学,来降维打击粗制滥造的短剧,但高不成低不就的叙事节奏没有讨好到两边的任何一批观众。

这印证了洞察与成功复制之间存在巨大鸿沟。

当更快、更爽、更易复制已经成他信手拈来的技巧,也许是时候启动他的爽剧3.0企划了。

而更多的于正2.0,还在流水线上做着复刻着相同的配方,拆解爆款基因,缝合热搜元素,炮制着各种拼好剧。

国产剧已经乱成一锅粥了。现在我只关心,作为普通观众,我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喝上一口热乎的?


若本站收录的文章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内容!

最新文章

热门影视